馬瑞兵,男,回族,37歲,中共黨員,現為中交養護集團寧夏工程公司第二黨支部書記、市場開發部部長。他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安排,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積極開拓公司新業務市場,圓滿完成了黨組織和公司交予的各項工作任務。

寧夏海原縣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十年九旱,當地自然環境惡劣,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素有“苦甲天下”之稱。2018年5月,按照寧夏交通投資集團黨委的統一部署,馬瑞兵克服個人困難,前往海原縣鄭旗鄉中坪村進行為期一年的駐村扶貧。

在駐村期間,馬瑞兵積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這一主線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精準扶貧各項工作開展。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在協助抓好黨建工作的同時,馬瑞兵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實現中坪村精準脫貧。為了摸清村里的貧困情況,馬瑞兵天天把自己“泡”在村里,早晨一起床,便拿著本子拎著水壺開始每天的“功課”,與駐村工作隊走訪入戶摸排調查,掌握梳理危房改造、收入測算、自來水入戶等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個多月下來,村里誰家買了三頭牛,誰家養了十只羊,誰家種了五畝地,馬瑞兵如數家珍。白天摸排情況,晚上擠時間梳理統計。為了把查找的問題及時上報,馬瑞兵利用匯總研究問題,協調村“兩委”和鄉政府干部對接,把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他還帶頭向村民宣傳國家扶貧政策,轉變村民以往“等靠要”思想,在促進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帶領村民大力開展鄉風文明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工作。

扶貧是把好手,工作中更是能手。自2003年參加工作以來,馬瑞兵從最基礎的路線中樁放樣開始,通過不斷地學習與鉆研,將公路勘察設計專業領域一步步擴大至路線、路基路面、防護、交通安全設施等領域。工作17年來,他帶領團隊設計完成了國道211線靈武至白土崗公路、恩和至紅寺堡二級公路、寧夏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2014-2015年養護大中修工程等公路建設項目。設計過程中雖然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他總會第一時間尋求解決方案,“要把所有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成了他的一句口頭禪。

2019年是寧夏工程公司重組改革落地之年,公司對原有部門進行了整合調整,新成立了市場開發部。在公司市場開發人員少、市場開發意識薄弱、行業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馬瑞兵直面挑戰、主動擔責,由勘察設計事業部調入新成立的市場開發部工作。在市場開發部工作期間,他履職盡責,帶頭跑市場,及時收集項目信息,主動對接業主單位和公司生產單位,公司先后成功中標了G344線紅寺堡過境段監理項目、寧夏高速公路2019-2020年養護大中修工程設計等項目,圓滿完成了集團下達的新簽合同額指標。
面對駐村扶貧的艱苦環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巨工作任務,他沒有一絲畏難情緒。面對改革落地后部門調整和新業務市場開發的壓力,他沒有一絲怨言。馬瑞兵主動承擔黨組織和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務,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勤勉盡責的工作態度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獻的榜樣形象,贏得了業主單位、公司領導和身邊同事的廣泛認可,為公司轉型改革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