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地攜手合作
共立養護高峰
央企牽手地方國企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2019年3月14日,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交養護集團)與寧夏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寧夏交投集團)舉辦簽約儀式,正式成立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寧夏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寧夏工程公司)。
成立運作一年多,寧夏工程公司正向成長為一家面向西北、輻射全國的高端公路養護品牌公司的目標不斷邁進。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企業發展理念,我們整合一流的資源、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服務,共同著力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專業素質高、業務精良的專業化公路養護人才隊伍,為基礎設施養護標準制定、行業先進技術引領、新模式探索、高質量服務提供新的平臺和契機。”中交養護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崔玉萍說。
戰略性專業化重組 效益盡顯
截至6月30日,完成新簽合同額約3.76億元,完成營業收入約1.52億元,較近3年平均營業收入6781萬元增加了8458萬元,增幅124%;實現利潤總額增幅54.01%;承接項目范圍涉及高等級公路基礎設施項目養護、咨詢、勘察設計、檢測及運行管理等各個方面……很難想象,寧夏工程公司改革重組一年多就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雙方集團的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為走過20年的寧夏公路工程咨詢公司轉型發展注入了嶄新活力和強勁動力。”中交養護集團副總經理、寧夏工程公司董事長薛志文介紹。
寧夏工程公司前身為寧夏公路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公路工程勘察設計、監理、咨詢、測繪等相關業務,是寧夏交投集團“投融建管養”一體化產業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寧夏公路建設趨于飽和、公路建設投資逐步放緩,大型公路施工養護企業紛紛參與區內市場競爭。”寧夏工程公司黨總支副書記、總經理吳江介紹,“‘只有轉型升級才能取得長遠發展’成為共識。”
2019年6月,寧夏公路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改革重組后正式揭牌,由中交養護集團控股,寧夏交投集團參股。結合央企資源配置能力、資本運作效率、技術管理優勢,地方公路市場、資源、經營環境優勢,央地合作模式效益很快就體現在企業生產經營中。
“對于寧夏工程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可以依托中交養護集團行業資質,有利于進一步開拓養護綜合管理業務市場。”吳江介紹。
中交養護集團具備工程勘察類綜合甲級、公路行業設計甲級、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等數10個甲級或一級資質,具備完整的公路養護產業鏈,擁有橋梁結構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技術平臺……這樣的硬實力成為寧夏工程公司項目業務開拓的底氣。
今年1月,寧夏工程公司作為聯合體中標“寧夏2020年至2022年高速公路日常養護項目設計、保養、小修總承包”項目,其中還包含大型、特大型橋梁檢查保養、六盤山特長隧道土建等業務環節。
“如今我們承包業務更加多樣化,特別是在大型、特大型以及特殊結構的公路、橋梁、隧道的養護咨詢、養護設計、特種養護等方面,寧夏工程公司有了更多選擇。”吳江介紹,結合區域特點,寧夏工程公司推進寧夏公路養護的技術標準、管理標準體系建設,并形成“檢測監測、養護設計、施工、跟蹤檢測”一體化的綜合服務模式。
依托中交養護集團優良資質及先進技術,寧夏工程公司尋求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并帶動咨詢、勘察、設計、監理、試驗檢測等傳統業務,真正實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寧夏工程公司也建立起以中交養護集團為主導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搭建交通基礎設施養護信息化管理平臺,打造起高端化、金融化、生態化、數字化養護體系,讓先進的管理模式,直接轉化成企業發展效益。
“一個信息化平臺,其功能范圍涵蓋采購、生產、財務、人力、質量等所有管理領域,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收集、處理、傳遞、運用效率,實現流程再造,有效降低了企業營運成本。”吳江說,全過程可追溯、責任落實到個人,先進工作理念不斷注入,專業技術能力不斷提高,收入水平不斷提升……這樣的變化讓員工收獲滿滿的幸福感,也進一步激發了全體員工干事創業的激情與信心。
通過戰略性專業化重組,實現央地共贏。央地合作的意義不僅停留在推動地方企業改革的層面,也成為地方行業發展突圍的借力。
“培育良好的養護行業經營環境,鍛煉一支基于寧夏本地的管理養護隊伍,并將其打造成為走在全國養護行業前列的生力軍,這是我們的初衷與愿景。”薛志文介紹,在立足寧夏市場的同時,寧夏工程公司還將優化產業結構和市場布局,開拓全國乃至海外市場,拓寬業務范圍,拓展產業鏈條,擴大市場知名度,進軍資本市場,推動企業做優做強做大。
片區化 長周期 綜合養護降本增效
“涇源養護中心,收到請回答。”
“涇源養護中心收到,目前正在涇華高速公路上行線K5+320處雨中巡查,請指示。”
“加強雨中巡查,對路面水毀情況及時統計上報。”
“收到!”
……
8月25日,寧夏工程公司寧夏高速公路日常養護項目經理部(簡稱養護項目經理部)涇源養護中心主任蔡金鵬和同事來了場“隔空對話”。在養護項目經理部指揮室,工作人員不僅能聽到蔡金鵬的聲音,還能通過移動式全景可視攝像看到實時傳輸的路巡畫面。

涇源養護中心是養護項目經理部7個養護中心之一,為快速響應管理養護、應急保通需求,寧夏工程公司積極探索“1+7+X”標準化建設,即“1個項目部+7個養護中心+X個示范路段”,實現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推動網格隊伍建設專業化、工作機制聯動化、服務管理一體化、數據信息共享化。
“寧夏2020年至2022年高速公路日常養護項目設計、保養、小修總承包”項目,寧夏工程公司負責固原片區(簡稱固原養護項目),涉及391.7公里高速公路、556座橋梁、33.9公里隧道管理養護工作。

“我國地域特點明顯,地質地形、自然氣候條件多呈現區域性,這一模式可以打通路、橋、隧的壁壘,將一個片區內多條公路多個承包商合并成為一個具有綜合管養能力的承包商,可降低業主的管理難度、增大養護市場的開放程度。”崔玉萍說,同時,承包商的自主決策能力不斷增強,在一個養護周期內,可以根據片區化路、橋、隧的特點,合理選擇養護方案,及時提升公路指標,提高道路使用品質。
一個簡單的邏輯,當管養范圍夠廣、管養周期夠長,承包商才更愿意根據項目實際劃分片區,主動參與養護決策,并根據片區特點,加大資金、人員、設備投入,提升公路指標。
為管好、養好固原片區高速公路,依托增資擴股資金,寧夏工程公司共投入管養人員200余人,投入1500余萬元購置大型除雪車、掃路車等專業化養護機械設備,目前已投入使用各類機械設備58臺。
“整個總承包項目中98%的橋隧都在固原片區,這對養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薛志文說,固原片區高速公路具有地質條件復雜、隱患路段多、路況指標低、橋隧占比高等特點,其中還包含六盤山特長隧道等控制性工程。
六盤山特長隧道是青蘭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位于青蘭高速公路東山坡至毛家溝段,是目前西北高海拔地區最長隧道,也是甘肅、寧夏南部地區東西方向重要連接通道。
為提升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效率,寧夏工程公司應用BIM技術,對三維化、信息化管養模式進行探索。
“我們利用BIM技術的三維可視化、模擬性特點對設置宣傳標語路段進行行車模擬視角分析,確定最科學合理的邊坡位置。”養護項目經理部總工馬世俊說,除此之外,寧夏工程公司依托固原養護項目和隧道提質升級工程,開展《阻燃劑在六盤山特長隧道養護工程應用》《智慧照明、智慧消防系統在六盤山特長隧道中的應用》《六盤山特長隧道通風節能的研究》等科研項目,探索研發智能控制通風系統,降低電能能耗,完善隧道消防,提高隧道運維工作效率和質量。
“攻堅克難方顯企業本色,迎難而上展現企業擔當。”從另一個角度看,固原養護項目也成為中交養護集團孵化高原地區橋隧養護技術、培養優秀產業工人的平臺。
固原的夏天有多熱,養護項目經理部的蔡金寶、蔡金鵬兩兄弟最清楚不過。“夏天熱的時候,頂著大太陽,腳下踩著滾燙的瀝青混合料,烤得人難受。”蔡金鵬說,在實現機械化、科技化養護新模式的今天,他們都覺得有些吃力,而自己的爺爺和父親,在機械化設備極度匱乏的上世紀90年代堅持工作更難能可貴。
兩人是一對親兄弟,更深厚的淵源是兩人祖輩、父輩都是公路人,祖孫三代四位養路人,在不同年代選擇了相同的人生道路,共同守護著寧夏南部山區的出行道路。
如今,兄弟二人能熟練駕駛壓路機、半掛車、清障車和除雪車,修補坑槽工作更是一把好手,都已成為寧夏工程公司日常養護項目經理部的中堅力量。
固原的冬天有多冷,養護項目經理部設施維修隊隊長張繼峰最有發言權,他承擔著390多公里高速公路安全護欄的管理養護職責。
每到冬季,地處寧夏南部山區的固原氣溫最低能下降至零下20多攝氏度,形成季節性凍土。在更換防護板立柱時,凍土經常和巖石一樣堅硬,樁機工作非常困難,需要人工開挖一定深度進行輔助作業。
“一節一波護欄重63公斤,一節三波護欄重130多公斤,裝卸很辛苦,但是冬季路滑,護欄維護早一點做好就早一分安全,等不得、拖不得。”寒風凜冽,為了確保過往車輛行車安全,張繼峰和隊友們經常是換完一根立柱就汗流浹背、渾身濕透,但大伙兒咬牙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從未耽誤過任何維修工作。他深知,在高速公路上,護欄板就是司乘人員生命安全的保護板。
正是因為扎實的工作作風、過硬的業務能力、突出的工作表現,張繼峰2016年被評為首屆“寧夏最美公路人”,2018年獲評寧夏回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在固原養護項目工作中,無數員工不畏艱難、勇往直前,以默默無聞的“鋪路石”精神展現出新時代中交養護人的良好風貌,向著建設“國際一流基礎設施養護綜合服務商”的發展目標闊步前行。
黨建與中心工作相融并進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六盤山,是渭河平原與隴中高原的分界,也是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紅軍長征精神在這里凝聚,歷史文化的沉淀,秀美的自然風光,共同構筑起錦繡六盤山。

8月25日至27日,中交養護集團2020年第5次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在寧夏舉行,參會人員重走長征路緬懷革命先烈,汲取紅色營養,堅定理想信念。
紅旗漫卷,長征精神不老。在革命戰爭年代,長征精神是中華兒女為祖國解放事業出生入死的吶喊與呼號;在和平建設時期,它更是成為激勵人們建設祖國、造福桑梓的力量源泉。
“黨建就是生產力,黨建就是凝聚力。”崔玉萍介紹,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這是企業賴以生存之基、做大做強做優發展之要,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建立黨建責任體系的閉環管理機制,可以促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向聚合、相融并進,增強全員“國企姓黨”意識。
為做好、做實黨建工作,以一流黨建引領國際一流基礎設施養護綜合服務商建設,中交養護集團黨委積極推動基層黨建標桿、黨員示范崗創建(簡稱“兩個創建”),通過基層黨建標桿創建和先進典型示范引領,進一步增強各級黨組織品牌觀念和精品意識,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爭創先進、勇當典型的積極性,不斷豐富深化“中交藍·黨旗紅”黨建品牌內涵。
為扎實推進“兩個創建”,中交養護集團組織實施“黨建提質年”主題活動,以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高質量建設基層黨組織,實現從打牢基礎到創出特色、發揮作用、打造品牌的有效跨越。
“出生”在六盤山下,不畏險阻、艱苦奮斗的紅色基因早已融入固原養護項目黨支部每名黨員的血脈里。
“固原養護項目黨支部是中交養護集團認定的首批‘基層黨建標桿’創建示范點。”寧夏工程公司黨總支副書記、工會主席王小寧介紹,為深入落實中交養護集團“兩個創建”工作,固原養護項目黨支部著力打造“黨建固本工程”品牌,并以“四個一”工作法,即“傳承好一種六盤山長征精神,開展好每月一次高質量組織生活,創建好一種固原高速公路管養模式,在急難險重任務中亮一次黨員身份”,推進特色黨建品牌創建。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固原養護項目黨支部以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實際工作,開展“六比六創”勞動競賽活動,通過互學互鑒、定期交流,不斷提升養護施工效率和質量。
六盤山特長隧道地理位置特殊,對國家實施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建立甘肅東中部、寧夏南部便捷的公路運輸網絡,全面提升區域公路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保通是責任,保暢是使命”。今年疫情防控緊要時期,寧夏工程公司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先行先試,立身為旗,有序、有力、有效配合各單位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無私奉獻的精神鑄就六盤山上的疫情防控網。
“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樹立學習標桿,提升基層黨建活力。”在這里,愛崗敬業、勇于擔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黨性使然,是紅色基因在寧夏工程公司全體員工中的傳承賡續。
通過黨建引領、思想浸潤,中交養護集團全體黨員干部必將堅定理想信念,躍馬揚鞭,以實干、苦干、巧干迎接新的挑戰。
|